今天是个让人难忘的日子,我参观了家乡海门烈士陵园,海门烈士陵园创建于1952年,当时由全市人民集资兴建,由郭沫若题词。在革命战争时期,曾是革命烈士的殉难地。并且烈士陵园从兴建到现在扩建过多次,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,每年接待凭吊瞻仰的人员在约四万多人次。因此我决定将此次实践地点定为这个历史悠久的烈士陵园。
进入海门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就是海门烈士馆,馆前是四个大字——缅怀先烈,这是参观海门烈士陵园的重点,两侧是高大的树木,环境很美,右侧是海门第一任县委书记沈惠农的墓碑,他是在与地主豪绅和军阀官僚的斗争中,不幸牺牲,年仅20岁。每一个来此凭吊的人都会去凭吊一下海门县了不起的英雄。
然而在烈士馆的左侧则是海门烈士陵园最为标志性的建筑——海门县烈士纪念碑。当我缓缓走过去时,两边都是参天大树,象征着伟大的英雄们,烈士们。碑身为红色黄岗岩旗帜两面,象征着过去和未来先烈创造的英勇事迹。下方是黑色花岗岩,象征着烈士们不朽的英灵安卧在海门的土地上。白色浮雕花象征着海门人民对先烈们深切的思念之情。四周松柏环绕,象征着烈士们的精神万古长青,永垂不朽。
然后就是进入海门烈士馆内,馆分上下两层,共布置了1806名烈士的照片、简历以及部分烈士的遗物。展厅采用声、光、电三位一体设计,配合以大型模型、沙盘,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。展厅总共有9座大型模型,7座沙盘。保存了248位烈士遗物和战争期间实用的文件、报刊、钱币等物品。参观近四十分钟,看到了在战争时期海门的战争形势,看到了烈士们英勇杀敌的身姿,看到了烈士们留下的遗物,有生活用品如砚台,毛笔等,也有劳动工具如锄头、钉耙等,更有那些一封封家书和来自家人担忧与关心的书信。是先烈们用汗水和鲜血成就了现在的繁荣海门,成就了安定社会,成就了幸福生活。
今天是个充实丰富的学习过程,让我看到了先烈们的奉献精神,看到了先烈们的爱国精神,看到了先烈们的无畏精神,让我更加了解了海门的历史,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,而作为青少年的我应该像先烈们学习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,我们应当把握当下,努力学习,未来用我们的所学报效海门,报效祖国。
(js6668金沙登录入口:赵博文)